|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其他

自主游戏天地 绽放幼儿五大领域发展之花

——二幼保育教育质量提升之幼儿成长

来源:教育局 时间:2025-08-18 字号:【  

【镜头三:理发馆里的“职责”风波——语言协商、规则内化与教师的智慧引导】

wechat_2025-08-20_101035_227.png


视频描述:室内角色区“小小理发馆”热闹非凡,却突发“抢工”风波!两个“理发师”都想抢着给“顾客”洗头,互不相让,争执声越来越大,游戏陷入僵局。教师敏锐察觉,并未直接指派角色或下达指令,而是适时介入,引导争执的孩子们围坐一圈,开启了一场“理发店工作会议”。教师抛出关键问题:“理发店有哪些工作需要做?”“每个人负责什么工作,才不会乱,顾客才会满意?”孩子们的情绪逐渐平复,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要有欢迎客人的!”“有人专门洗头!”“剪头发要一个人!”“还要收钱!”最终,他们共同商定了“接待员”、“洗发师”、“理发师”、“收银员”等角色分工,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范围”,风波平息。

幼儿发展价值解读(语言领域、社会领域):

1、语言领域(倾听与表达、阅读理解与表达准备):

倾听与理解:在讨论中,孩子们专注倾听同伴和教师的发言,理解问题(理发店有哪些工作?如何分工?)和他人的观点(如“我想当洗头的”)。

表达与交流:孩子们积极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意愿(“我要洗头!”)和对角色职责的理解(“收银员要收钱!”),尝试说服他人或协商妥协。讨论过程是语言交流能力的实战演练。

2、社会领域(人际交往、社会适应):

 解决冲突与协商合作:这是本案例的核心价值。孩子们从最初的争执,在教师引导下转向和平协商、共同决策。他们体验了通过沟通、讨论、妥协来达成共识、解决矛盾的有效途径。

 理解与遵守规则:孩子们共同制定了角色分工规则,并在后续游戏中主动遵守和维护这些自己制定的规则。

  情绪调节:孩子们经历了从争执的挫败、愤怒情绪,到参与讨论的平静、专注,再到成功解决问题后的愉悦、满足,练习了情绪管理和在社交互动中调整情绪的能力。

教师的观察与支持策略

1. 观察冲突本质,把握介入时机(观察的深度与判断力):

 教师敏锐观察到争执升级、游戏停滞的“关键节点”,判断出幼儿无法自行解决冲突,需要适度支持。

 观察重点:不仅看到“争抢”的表象,更洞察冲突的根源在于“角色分工不明确”和“规则缺失”。这决定了后续支持的核心方向——引导规则建立,而非仅仅平息争执。

2. “抛锚式”引导,激发自主协商(高水平提问与促进思考):

 克制直接干预:教师避免扮演“裁判”或“规则制定者”,没有指定谁该做什么。关键提问引导:“理发店有哪些工作需要做?”(引导系统思考,梳理游戏流程和所需角色)“每个人负责什么工作,才不会乱,顾客才会满意?”(引导关注规则的必要性、分工的目的和结果导向——秩序与顾客体验)

 搭建讨论平台:组织围坐讨论,创造平等、安全的对话环境,让每个孩子的声音都有机会被听到,促进集体协商。

3. 促进语言交流与规则内化(深化语言与社会性发展):

 鼓励表达与协商:教师鼓励所有孩子发言,引导他们用语言表达诉求而非肢体冲突,学习提出建议、倾听不同意见、寻求妥协。

 确认与赋权:当孩子们达成共识后,教师清晰地复述并确认最终的分工方案,赋予孩子们制定的规则以权威性和正式感。

4. 后续支持与延伸(巩固规则意识,拓展社会经验):

 可视化规则:教师支持孩子们将商定的分工可视化,如制作简单的“职责挂牌”或“岗位示意图”贴在理发馆区域,作为游戏中的提醒。

5. 教研反思(提升教师社会性教育能力):

 教师反思:我介入的时机是否恰当?是否剥夺了孩子自行解决冲突的机会?

 我的提问是否有效引发了孩子的深度思考和自主协商?有没有更好的提问角度?

 孩子们最终制定的规则是否合理可行?如何支持他们后续维护和调整规则?

 从“滚筒历险”的坚韧协作,到“积木选择”的数学智慧,再到“理发馆风波”的规则协商,威县县直第二幼儿园的镜头生动捕捉了幼儿在自主游戏王国里五大领域蓬勃发展的鲜活图景。而贯穿始终的,是教师“有效观察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专业实践:她们以敏锐的双眼捕捉学习契机,以克制的智慧守护探索过程,以精准的支持深化游戏价值。正是这种对幼儿主体性的尊重和专业支持的并重,让自主游戏的天地真正成为孕育全面发展之花的沃土,生动诠释了河北省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的探索方向与丰硕成果。未来,这片沃土上的成长故事,必将更加精彩!

供稿:赵爱英

一审:李银鹏

二审:陈金生

三审:潘莎莎

签发:张延峰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