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其他

在起点播撒数学的种子

——数学备课组的耕耘与守望

来源:教育局 时间:2025-08-08 字号:【  

微信图片_2025-08-13_152629_331.jpg


在起点播撒数学的种子

——数学备课组的耕耘与守望

威县第九小学   陈丽丽

一年级是孩子们系统学习数学的起点,是培养数学兴趣、建立数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作为备课组长,我深感责任重大,不仅要关注自身的教学,更要引领整个备课组的老师共同进步,为孩子们打好数学学习的根基。

一、聚焦起点,夯实基础是关键

1.吃透教材,精准定位目标 

一年级教材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数学核心素养的萌芽。作为组长,我首先带领老师们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核心知识点、基本技能以及蕴含的数学思想(如分类、一一对应、符号意识等)。我们特别强调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避免拔高或模糊。

2.关注学情,重视习惯养成

一年级新生刚从幼儿园过渡,学习习惯、课堂常规几乎从零开始。备课组活动经常讨论如何将数学知识学习与行为习惯培养(如认真听讲、大胆发言、规范书写、整理学具)有机结合。我们统一要求,共同强化,如使用计数器、小棒时如何操作、摆放,数字书写的规范等,力求在起始阶段就打好基础。

3.活动化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针对低龄儿童特点,我们集体备课的重点之一就是设计丰富多样的数学活动。通过游戏(如扑克牌比大小、找朋友)、操作(摆小棒、分图形)、情境模拟、儿歌口诀等形式,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做中学”,保护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数感培养贯穿始终

我们特别重视数感的早期培养。不仅在“认识数”单元下功夫,在后续的加减法、解决问题中,也强调通过数数、估算、比较实物多少、理解数的组成与分解等多样化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数量的直观感觉和灵活理解。

二、凝聚团队,协同教研促提升

1.精心组织备课活动

营造积极、开放、互助的教研氛围。我们坚持定时、定地点、定主题开展集体备课。每次活动前明确议题(如单元重难点突破、典型课例研讨、作业设计、学困生辅导策略),要求主备人充分准备,其他成员积极思考,分享经验,碰撞智慧,确保每次备课都有实效。

2.资源共享,智慧众筹

建立了备课组资源库,鼓励老师们分享优秀的教学设计、课件、课堂活动点子、针对性练习、激励评价方法等。遇到教学难点(如理解加减法意义、解决图文结合的实际问题),大家共同分析学情,集思广益,探讨最有效的教学策略。这种“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整体教学效率和质量。

3.关注差异,共同成长

注重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也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组织师徒结对、互相听课评课。在评课时,我们聚焦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活动的有效性、课堂生成的应对等,坦诚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探讨一年级教学的有效路径。对于教学进度、基本要求(如口算达标、书写规范)等,我们力求组内统一,保证年级教学的整体性。

4.及时沟通,解决困惑

教学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小问题(如学生注意力分散快、理解偏差、家长疑问等)。备课组成为老师们交流困惑、寻求支持的重要平台。无论是课堂上遇到的难题,还是与家长沟通的技巧,大家都能畅所欲言,分享经验,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微信图片_2025-08-13_152638_515.jpg


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与备课组工作中,我深切体会到:“慢”即是 “快”,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需在基础概念理解与学习习惯培养上多下功夫,这看似缓慢的扎实起步,实则是为孩子们后续高效学习筑牢根基;“细”才能“实”,教学要求要细致具体,像读题指导、答题规范等都需明确,同时要关注学生的表情、操作细节等细微之处,备课研讨也要深入剖析,唯有如此,教学才能落到实处;“合”力生 “效”,个人智慧有限,团队力量无穷,备课组的有效协作是提升整体教学质量的关键。

担任一年级数学备课组长,这份责任沉甸甸的,却也让我在与孩子们的共同成长中收获了诸多美好。未来,我会继续与组内老师们携手同行,用心耕耘数学学习的启蒙沃土,为孩子们点亮数学学习的第一盏灯。

         陈丽丽,大学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任教于威县第九小学。她深耕数学教学十二年,曾荣获县级教坛新秀、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多次获得威县人民政府嘉奖和记功,参加邢台市“十三五”“十四五”课题研究。

供稿:第九小学

一审:李银鹏

二审:陈金生

三审:潘莎莎

签发:张延峰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