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其他

践行“五元学问课堂”深耕教备教研 绽放语文教学新芳华

来源:教育局 时间:2025-07-29 字号:【  

微信图片_2025-08-05_103421_078.jpg


践行“五元学问课堂”深耕教备教研  

绽放语文教学新芳华

威县第九小学   于洋

作为威县第九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备组长,在推行“学、问、思、辨、行”五元学问课堂模式的过程中,我始终以“五元学问课堂”的核心内涵为指引,带领组内教师从理论研磨到实践落地,逐步探索出符合年级学情的实施路径,也沉淀出诸多关于教备工作的深刻体会。

一、以“学”为基,筑牢自主学习根基

“学”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夯实知识基础。针对二年级学生具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们将预习单设计为“图文结合式”,如在《古诗二首》预习中,用简笔画提示“草长莺飞”的画面,让学生借助插图理解诗意;在《雷雨》预习时,设计“找天气变化关键词”任务,通过圈画“乌云”“闪电”“雷声”等词语,初步感知课文脉络。在课堂探究环节,教备组每周开展小教研,打磨多样化活动形式。以《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为例,我们共同设计“野外探险”情境,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中运用课文知识“辨别方向”。组内教师分工试课、互评修改,将探究活动与低年级学生的兴趣点相结合,使“学”的环节既符合理论要求,又贴近学生实际。

二、以“问”为引,激活课堂思维活力

“问”是推动深度学习的关键,教备组的工作重点在于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问”的问题体系。依据“五元学问课堂”中“学生提问—教师设问—互动质疑”的路径,我们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教师的设问能力。

在学生提问方面,我引导组内教师建立“问题收集本”,鼓励学生记录预习和课堂中的困惑。针对《小毛虫》一课,学生提出“小毛虫为什么不着急”等问题,我们将其整理为“核心问题清单”,作为课堂研讨的主线。在教师设问上,教备组结合新课标要求,围绕教材重难点设计“阶梯式问题”,如《邓小平爷爷植树》中,从“邓小平爷爷做了什么”到“他是怎样做的”再到“我们能学到什么”,由浅入深引导思考。

为提升设问质量,我组织开展“有效提问”主题大教研,邀请高年级教师分享经验,对组内教师的课堂提问进行点评优化。这种团队研磨,让“问”的环节真正成为激活学生思维的引擎。

三、以“思”为要,促进知识结构化整合

“思”的核心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炼学习方法。教备组聚焦“五元学问课堂”中“学生自主思考——教师反思引导”的实施路径,着力推动知识的内化与迁移。

针对二年级学生思维零散的特点,我带领组内教师设计“知识梳理卡”,如在《单元总结》课中,用“树状图”梳理“课文主题—生字词—重点句”的关联;在《青蛙卖泥塘》教学后,引导学生用“流程图”回顾青蛙改造泥塘的过程。每月的“反思交流会”,让教师分享教学中的思维引导案例,形成《低年级语文思维训练集锦》,通过团队智慧的碰撞,使“思”的环节成为学生知识整合与能力提升的助推器。

四、以“辨”为桥,提升思辨与表达能力

“辨”旨在通过交锋碰撞明理求真。教备组结合低年级学生特点,简化辩论形式,侧重培养基础的思辨与表达能力。依据“五元学问课堂”中“主题辩论—跨组互评”的路径,我们设计适合二年级的“微辩论”活动。

在《大象的耳朵》教学中,围绕“大象的耳朵该不该耷拉着”这一话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用“我认为……因为……”的句式表达观点。教备组提前研讨制定“简单评价标准”,从“表达清晰”“理由合理”两方面引导学生互评。组内教师分工合作,有的负责设计辩论话题,有的指导学生表达,确保活动有序开展。通过这种低难度、高参与的思辨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学会倾听与表达,也让教备组在实践中探索出符合低年级学情的“辨”之策略。

五、以“行”为靶,实现知识与实践融合

“行”是检验学习成效的最终环节,教备组致力于推动知识向实践的迁移,结合“五元学问课堂”中“课堂演练—社会实践—成果展示”的路径,设计分层实践活动。

课堂演练中,我们将练习分为“基础题”(如生字抄写)、“提升题”(如句子仿写)、“创新题”(如看图编故事),如《开满鲜花的小路》。课后,让学生画“最美的小路”并说几句话。社会实践则结合校园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班级植树”“校园观察日记”等活动,将《邓小平爷爷植树》的学习延伸到生活中。 “成果展示墙”,定期展示学生的绘画、写话等作品,明确活动目标与实施步骤。通过这些工作,让“行”的环节真正实现“知行合一”。

六、以五元之钥,启语文之门:教备组的引领与成长

推进五元学问课堂的过程,是教备组发挥团队力量、深化教学研究的过程。我深刻体会到唯有紧扣理论精髓,结合学情创新实践,才能让模式落地生根;唯有凝聚组内智慧,通过大教研与小教研结合、真评真议促改进,才能推动教学持续提升。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带领教备组深耕“五元学问课堂”,让语文教学更具活力与深度,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微信图片_2025-08-05_103439_558.jpg


       于洋,女,中小学二级教师,任教于威县第九小学,担任班主任及语文教备组长,“乐教爱生”是她的教育信条,用温暖与智慧,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被珍视的力量。从教以来,她带领教备组探索高效教学模式,所带班级各方面表现优秀,多次获评“优秀学科教师”。

供稿:于洋

一审:李银鹏

二审:陈金生

三审:潘莎莎

签发:张延峰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