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气象局 时间:2025-09-23 字号:【大 中 小】
预计今天下午到夜间小雨转多云,24日白天到夜间晴间多云,早晨有大雾天气。今日迎来秋分节气,标志着正式进入“暑退秋澄转爽凉”的仲秋时节。晴好天气时,秋高气爽,能见度佳,适宜户外活动和养生保健,但昼夜温差显著增大,可达10℃以上,空气湿度下降,秋燥明显。需防范感冒、呼吸道疾病和皮肤干燥等问题。
一、天气预报(9月23日15时~9月24日14时)
二、气象指数预报
三、康养气象服务提示
秋分气象康养的核心是顺应“阴阳平衡”与“收敛闭藏”的节气特点,重点在于防燥、润肺、调脾胃,并通过作息和运动调整,适应昼夜等长向昼短夜长的过渡。
(一)核心健康关注点:防“秋燥”
秋分后,气温下降,空气湿度显著降低,“秋燥”是最主要的气候健康风险,常表现为口干、皮肤干燥、咽喉肿痛、便秘等。饮食润肺防燥:以“滋阴润燥”为原则。
推荐食用:梨(蒸梨更佳)、银耳、百合、蜂蜜、芝麻、莲藕、山药等。避免:辛辣刺激(如辣椒、生姜)、油炸食物,以免加重体内燥气。
起居保湿:室内可使用加湿器,或放置一盆清水,保持空气湿度在40%-60%;每日饮水量建议保持在1500-2000ml,以温水为主,少量多次饮用。
(二)作息调整:顺应“昼短夜长”
秋分后白天逐渐缩短,应遵循“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原则,帮助身体收敛阳气,为冬季养藏做准备。
入睡时间:建议晚上10点前入睡,避免熬夜耗伤津液和阳气。
晨起活动:早晨可适当早起,在阳光柔和时进行散步、太极拳等轻度运动,有助于唤醒阳气,但需注意避免过早(露水未干时)外出,以防湿气侵袭。
(三)运动与保暖:适度收敛,防凉邪
运动强度:秋季运动宜“收敛”,避免剧烈运动(如长跑、高强度健身)导致大汗淋漓,耗伤肺气和津液。建议选择散步、慢跑、瑜伽、八段锦等温和运动,每次运动以身体微微发热、无明显疲劳感为宜。
保暖重点:秋分后“一场秋雨一场寒”,早晚温差增大,需注意添衣保暖,尤其护住腹部、背部和脚部(中医认为“脚为肾之根”,脚部受凉易影响脏腑功能),避免因受凉引发感冒、腹泻等问题。
(四)情绪调节:防“悲秋”
中医认为“秋属金,对应肺,肺主悲”,秋季易让人产生伤感、低落的情绪,即“悲秋”。建议通过户外活动(如登高、赏菊)、与人交流、听舒缓音乐等方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思虑或抑郁,以防止情绪波动影响肺部健康。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