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县2024年度美国白蛾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4-03-28 发布机构:政府办 字体:[ 大 中 小]
体裁分类:其他文件 主题分类:农业、林业、水利、乡村振兴 文号: 索引号:000226181/2024-16777
各乡、镇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县政府有关部门:
《威县2024年度美国白蛾防治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威县人民政府
2024年3月24日
威县2024年度美国白蛾防治实施方案
为做好威县美国白蛾防治工作,保护绿化成果,维护生态安全,根据国家、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及《邢台市2024年度美国白蛾防治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威县2024年度美国白蛾防治实施方案。
一、美国白蛾发生情况和预测
根据去年美国白蛾发生情况和今年初虫情调查,预测2024年发生面积达1.4万亩,三代累计3.2万亩次,涉及全县16个乡(镇),疫点数和发生面积较去年持平(详见附表1)。其中贺营镇、常庄镇、固献镇等林地较多区域的部分片林、苗圃、村庄树木有重度发生的可能性,防治形势十分严峻。
二、指导思想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按照“重防第一代,查防第二代,监控第三代”的对策,落实防治主体责任,强化属地管理,加大县级财政投入,实行相关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做到查防和除治相结合、飞机防治和地面防治相结合、专业队防治和群防群治相结合,确保不出现大的疫情灾害,切实维护生态安全。
三、目标与任务
(一)防控目标
加强寄主树种监测,监测覆盖率达到100%。通过综合防控,有效控制美国白蛾蔓延成灾。村级以上通道两侧绿化带、环市区绿化带和主要风景名胜区等重点区域,寄主叶片保存率不低于95%;其他区域寄主叶片保存率不低于90%;成灾面积不超过发生面积的1%。疫情防治区重点控制危害程度、危害造成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较上年度减轻,虫口密度显著下降。监控区要加大疫情监测力度,一旦发生疫情,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
(二)防控任务
继续实施通道两侧林带、片林等重要地带的飞防工作,结合其它林木害虫的防治,2024年计划飞防面积3.96万亩,其它地面防治面积1.4万亩次,同时还要抓好杀虫灯诱杀和摘除网幕等其它防治措施(详见附件4)。
四、技术措施
(一)加强疫情监测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要根据疫情发生特点和规律,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监测方案,建立健全专业监测队伍,强化监测调查,定期发布发生期、发生量、发生趋势预报。
1.加强监测预警。全县设立监测点16个,设置并更新杀虫灯16台,配备查防员16名。监测点设立到位、人员到位,做到定人、定点、定时监测。每次调查都要按照测报办法的要求,资规局认真做好调查记录和上报工作。诱捕器、杀虫灯使用时间为3月20日—9月10日,每日要观察记录诱虫的种类和数量,查看诱到美国白蛾成虫数量(各乡(镇)查访员、杀虫灯数量、地点详见附件2和3)。
2.疫情调查:采取专业调查、乡村级查防员调查和群众疫情举报相结合的方法。3月中旬至9月上旬要进行不间断查防,特别是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美国白蛾第一代幼虫期,该时期虫期整齐、幼虫网幕多分布于树冠下层,便于集中人力进行查防,发现疑似美国白蛾及危害状及时报告、及时除治。
(二)做好检疫监管
严格执行检疫要求制度,充分发挥检疫信息系统作用,准确掌握调入本地的应检货物种类、数量,对从外地疫区调入的森林植物、林产品及包装材料要进行严格的检疫检查,发现美国白蛾的必须依法扣留,并及时进行除害处理。加强源头管理,重点抓好产地检疫,加强对重点场所检疫监管,提高调运检疫质量,严厉打击逃避检疫和不履行检疫手续的违法行为。
(三)开展综合防治
美国白蛾防治重点在第一代。在美国白蛾防治工作中,要坚持飞机防治和地面防治相结合、人工物理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根据近几年美国白蛾发生危害的特点,今年防治重点依然是“进村庄、进社区、进公园”的“三进”防治,利用地面喷药和无人机喷药防治相结合的措施,做到“查虫有预案、防治见实效”,最大程度降低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1.飞机喷药防治。美国白蛾第一代幼虫孵化盛期5月中下旬适时开展飞机喷药作业,对全县县级以上通道两侧、环城区绿化林带以及美国白蛾发生重点片区的林木实施飞机喷药作业。飞机喷药药剂选用杀铃脲或灭幼脲悬浮剂、苦参碱或阿维菌素乳油,每亩用药量60克(杀铃脲或灭幼脲悬浮剂50克、苦参碱或阿维菌素10克),加沉降剂和粘着剂。
2.无人机防治。人工防治较困难的区域,利用无人机适时开展飞防作业,飞防的优势十分突出。无人机具备灵活轻便、全自主飞行、定点精准喷洒等特点,配合地面联防,提升作业效率,提高防治效果。
3.地面物理除治
(1)剪除网幕。在幼虫网幕期,组织专业队、发动群众利用高枝剪剪除网幕,将网幕连同小枝一起剪下集中烧毁或深埋,散落在地上的幼虫应立即杀死,有效降低虫口密度。
(2)草把诱集。对于防治困难的高大树林或庭院内喷药防治不方便的树木,在老熟幼虫化蛹前,在树干距地面1.0米左右处用谷草、稻草、草帘等上松下紧围绑,诱集化蛹老熟幼虫,每隔一周换一次草把,解下草把连同老熟幼虫集中烧毁或深埋。
(3)杀虫灯、性诱剂诱杀。利用美国白蛾成虫的趋性,从3月下旬至9月上旬,在村庄四旁、林带及片林内,将杀虫灯、性诱剂悬挂树上2-3米处诱杀成虫。
4.地面喷药防治。采用喷雾机、喷烟机等对主要交通要道、村庄、围村林及飞防死角进行喷药防治,对查防发现疫情的林木,在剪除网幕后要集中喷洒农药。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调整充实美国白蛾防治指挥部,切实加强对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与任务,及时解决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主管县长任指挥长,县政府办副主任任副指挥长,成员单位包括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财政局、公安局、交通局、城管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气象局、融媒体中心等相关单位。县美国白蛾防治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联系电话0319-6162242、6159689,办公室主任由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朱西泳同志兼任。指挥部负责对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及时解决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防治指挥部设立专家咨询组,为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参与防治决策。
各成员单位具体职责与任务如下: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要搞好疫情监测,组织协调好防治工作;财政局确保防控资金到位;公安局负责维护防控期间秩序稳定;交通局负责所辖公路绿化树木的防治工作;城管局负责城区绿化树木的防治工作;住建局负责住宅小区绿化树木的防治工作;农业农村局负责农作物的防治工作;气象局负责防治期间的气象服务;融媒体中心负责相关宣传工作。
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由乡(镇)林长任组长,负责本辖区美国白蛾发生防治工作。
(二)制度保障
1.落实责任。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县、乡、村三级政府是美国白蛾防治的主体,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按照属地负责的原则,要逐级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同时,将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纳入林长制考核内容,确保不出现责任空档。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做好疫情监测,组织协调好防治工作。因工作不到位、拖延懈怠,造成疫情扩散的,要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2.疫情报告制度。从4月10日到9月20日,资规局对美国白蛾发生情况和防治动向实行周报告制度,每周的周四15:00时前除在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按要求上报相关数据外,还要以文字形式将情况上报市美国白蛾防治指挥部办公室。
3.信息发布制度。按照《植物检疫条例》的要求,重大疫情的发布由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单位发布,其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在媒体上发布疫情相关信息。疫情信息要逐级上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越级上报。
4.方案、设计报批制度。有除治任务的乡(镇),要做好本级防治作业设计,经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批复后实施。
5.限期除治制度。按照《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要求,出现疫情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要及时下发“限期防治通知书”,责令相关单位进行除治。
(三)资金物资保障
为应对较大疫情的发生,县政府要按照发生面积每亩不少于22元的标准,将所需防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美国白蛾监测、防治等项工作顺利进行。2024年获得的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要优先并确保专款专用于防治工作,并接受上级的审核。各乡(镇)和各有关单位要及早准备,储备一定数量的防治物资,主要包括高射程喷雾器、烟雾机、高枝剪和必备的药剂。一旦发生疫情,县、乡(镇)要及时组建防治专业队,开展辖区内美国白蛾防治工作,对挂灯监测疫情的乡村查防员,以日报告数据为标准,每人每日发放监测补助费8元(电费电话费3元,误工费5元),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放到监测员(查防员),确保美国白蛾查防工作顺利开展。
(四)技术保障
要建立健全林草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开展技术培训,普及普查监测和防控技术知识,提高防治人员对美国白蛾识别、监测、除治等工作的能力,熟练地掌握防治作业的基本知识和各种防治器械的使用方法,切实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开展除治,将灾情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六、效益分析
美国白蛾具有食性杂、繁殖量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对林业生产危害极大,一旦大面积发生,森林资源将会遭受严重破坏。通过落实本实施方案,将有效防控美国白蛾疫情的扩散蔓延和危害,对于巩固全县绿化成果,保护生态安全,促进我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起到积极和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