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游戏润童年

发布时间:2024-11-20        发布机构:教育局        字体:[   ]

体裁分类:其他        主题分类:科技、教育        文号:        索引号:403343921/2024-4813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民间游戏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易懂、易学、易传,带给孩子的不仅是欢乐,更是文化的传承!

为让孩子们更好的了解民间游戏、爱上民间游戏,七级学区各幼儿园大班开展班本课程——民间游戏润童年,鼓励孩子们在快乐的玩耍中启迪心智、强健身体、丰富经验、玩出创意、玩出智慧。
课程缘起
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孩子们纷纷七嘴八舌地谈论起来。


课程目标
1.了解民间游戏的由来,知道民间游戏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游戏。
2.尝试民间游戏的简单玩法,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敏性、准确性,能遵守游戏规则,对游戏产生浓厚的兴趣。
3.能将游戏材料整理归类,有良好的整理习惯和合作意识。
4.感受民间游戏的趣味性、多样性,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课程体系

民间游戏初密探
01我知道的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都有哪些呢?针对孩子们的疑惑,我们进行了“民间游戏我知道”大调查。

02我想玩的民间游戏
在了解完多样的民间游戏后,孩子们期待着进行各式各样游戏活动。可是民间游戏那么多,该从哪个开始玩呢?我们可以投票,从最高票数的游戏开始。
孩子们开始给最喜爱的民间游戏进行投票。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投票选出的民间游戏开展活动。

民间游戏乐淘淘
01.跳呀跳,跳房子喽!
跳房子初体验
活动开始,孩子们自由探索各种跳房子的玩法,经过不断的尝试,孩子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玩法:双脚跳、单脚跳、单双脚交替跳,感受到跳房子的快乐。

“新房”诞生记
可是玩了一会,问题出现了……

瞧,我们把积木房子升级啦!呼啦圈房子、玉米芯房子、纸盒房子、轮胎房子......轮胎房子要跳很高才能跳过去哦!

02.丢呀丢,丢手绢喽!
丢手绢初体验
老师组织孩子围成一个圆圈,盘腿坐下来,老师带着小朋友们边唱儿歌边,丢手绢的小朋友边围着圆圈有节奏的奔跑,当唱完“大家不要告诉他”这一句后,拿着手绢的小朋友轻轻的把手绢放到一个小朋友身后,被丢的小朋友要赶紧拿起手绢去追他。

传统游戏新玩法
“丢手绢”还可以怎样玩呢,老师跟孩子展开了讨论:


经过和孩子们的讨论,我们将手绢换成了不同的替代品,有沙包、玩偶等,还模仿了小动物的样子进行丢手绢游戏,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还分成了男孩女孩两队同时进行,减少等待时间。


03.撞呀撞,撞拐喽!

撞拐游戏是小孩子们在秋冬天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让孩子们在冬天的季节里身体尽快暖和,灵活起来。在很多地方,这种游戏也叫“斗鸡”。游戏者两人一组,站在圆圈内。游戏开始,游戏者双方单腿站立,另一条腿屈起,用手握住屈起腿的脚腕,双方在圆圈内用屈起的膝盖相互撞击,将对方撞出圈外或双脚落地者为胜。
撞拐初体验
幼儿一起了解到撞拐的游戏规则后,对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尝试游戏。

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站稳,不摔倒?
解决方法:找好平衡,膝盖碰膝盖。
听了小伙伴们的建议,孩子们终于找到了能够站稳不摔倒的技巧,继续游戏。
孩子们通过交流经验,找到不被轻易撞倒的方法,也体验到了游戏的乐趣。在游戏中遇到困难,孩子们能够通过讨论的方式去解决,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孩子们通过绘画表征的方式,表现出对游戏的感受。

游戏升级:撕名牌

有幼儿提议用撞拐举办竞赛活动,最后决定玩“撕名牌”的游戏。幼儿通过讨论规定了游戏玩法,制定了规则,用剪子包袱锤的方法分为蓝队和红队两组,两队用撞拐的方式来撕取对方的名牌。老师帮忙拿来彩纸胶带,孩子们互相把彩纸贴在后背上,游戏就这样开始了。
04丢呀丢,丢沙包喽!
丢沙包是一项民间体育游戏,它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精彩,孩子们也对沙包有着浓厚的兴趣。丢沙包不仅能锻炼幼儿投掷能力,还能训练手眼的协调力、敏捷的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
探讨沙包

玩转沙包
老师给孩子们讲解游戏规则:游戏时幼儿分两组,一组扔沙包,另一组躲沙包,扔沙包的一组再分两组,站在场地两端。躲沙包的一组站在中间,两头扔沙包,轮流砸中间躲沙包的人。如被砸中则退下,如果躲沙包的人接住沙包则多一条命。如此进行下去,直到躲避沙包的人全部退下,两组人互换游戏重新开始。

创新沙包玩法——比多少
规则:两人为一组,分为两组,一位小朋友计数,一位小朋友扔,三十秒内看谁投的数量多。沙包与轮胎结合,会有怎样的惊喜?

沙包还可以怎么玩呢?你想一想,把它画出来吧。

幼儿画出了多种创新玩法,有沙包投掷、夹沙包袋鼠跳,还有头顶沙包,一起期待吧!
课程总结
经过近一个月的摸索实践,民间游戏文化精神等得以传承、创新,幼儿深切地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整个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兴趣及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内容及目标,对幼儿自发生成的新活动给予支持,使整个活动处于动态之中。遵循“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开展原有活动的同时,不断扩展延伸。在一次次的游戏中,教师和幼儿都在不断的思考和反思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