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6月26日——27日,“我们走在教育强国大路上”中国教育报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召开。
威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延峰应邀参会,作主题分享发言——《“数智”背景下集团化办学的“威县实践”》。现将此文予以发布,以飨读者!
河北省威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隶属邢台市,是教育部定点帮扶县、河北省综合改革试点县。人口65万,1012平方公里。全县各级各类学校271所,在校生11万人。271所学校在县域内星罗棋布,城乡、校际教育发展存有差异。针对义务教育“城区强、乡村弱”的现状,筹建19个教育集团,覆盖126所农村学校,启动“数智”建设“夯基”,依托“双师”课堂“助力”,实行“一体化”办学“增效”,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威县建立‘双师’课堂教育扶贫体系”入选第三届中国优秀扶贫案例。《“双师”课堂驱动的教学—教研—培训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探索》获批全国综合改革项目。威县是全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县”,坚持把教育数智化当作引领教育现代化和促进优质均衡的“新引擎”进行培育。一是强化整体规划。坚持把教育数智化与智慧威县、数字乡村建设同步规划推进。印发了《威县‘双师’课堂与教育信息化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威县‘双师’课堂与教育信息化改革教师激励办法(试行)》等红头文件,围绕“打造一个‘双师’课堂、建设一个服务中心、联通一张运行网络”总体目标,为200余所中小学校接入互联网,实现光纤入校。二是强化投入保障。加大教育数智化投入,投资2500余万元,建设了65个点位的视频会议系统。采购学生平板电脑2200台,配备充电柜60个。购置学生电脑560台,教师用机120台,交互智能电子白板104套,建设“双师”教室304间。三是强化软件配套。引进“洋葱学园、科大讯飞、东方科创、德诚科技等爱心企业,搭建价值2600余万元的智慧教育资源平台。高标准的软、硬件设施,为全县19个教育集团、126所成员校,“架起”了智能引领乡村学校与薄弱学校发展的新“路径”。针对乡村学校优质资源匮乏,小学科教师不足,名师数量较少的实际困难,启动“双师”课堂教学改革。一是借智高校,做方案。争取北师大、西北师大、邢台学院支持,组建由教育技术专家领衔的研究团队,进行科研攻关,研制了集教学、技术、教研、培训、管理和评价方案为一体的《威县“双师”课堂实施手册》。二是探索模式,强应用。引进北师大“金种子”教师培训、中央音乐学院“线上课程”、邢台学院“线上实习”等优质教育资源,形成了“优质学校+薄弱学校、校内名师+同学科教师、师范学院+小规模学校、公益基金会或企业+威县目标学校”四种应用模式,有效放大了优秀教师产能,扩大了优质师资覆盖面。三是“人机双师”,优均衡。在教育部帮扶下,教育科技企业洋葱学园为威县中小学师生公益提供包含教学平台、学习资源、线上教学培训课程在内的校园智能教学解决方案,成功实施“人机双师”新模式授课,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集团校实行“一体化”管理,核心校输出资源、输出品牌、输出管理;成员校使用品牌、承接资源、对接管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做到资源重新“洗牌”、学校重新“定位”、职能重新“分配”。一是改变教育格局。“数智”赋能下的“一体化”管理模式,集团校内部变“千里之外”为“近在咫尺”,变“单体发展”为“群体行动”,变“个体资源”为“集团资源”,突破校际壁垒,实现纵向衔接,“大班额”“择校热”等教育突出问题得到改善。二是实现资源共享。集团学校全部装备了“双师课堂”信息化设备,实现了线上、线下双向沟通交流,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对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每年19个教育集团校开展双师教学1万余节,2000余名教师参与,受益学生6万余人。三是“拔节”教学质量。集团内部依靠核心校输出优质教育资源,成员校形成帮扶机制和竞争机制,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得到了农村学生及家长的认可。例如:比县七级中学纳入威县第二中学教育集团后,经过三年的发展,学生人数由原来的100余人上升到目前2000多人,一跃成为全县乡镇强校。我们走在教育强国的大路上!河北威县将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的新方法、新路径,用实际行动探索“威县样本”、提供“威县智慧”、奉献“威县力量”,做出无愧群众期待的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