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威县 潜心装裱三十载“书画郎中”显真功

发布时间:2023-03-21        发布机构:文广新体局        字体:[   ]

体裁分类:其他        主题分类:文化、广电、新闻出版        文号:        索引号:667705789/2023-1738

     3月20日,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播出邢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威县书画装裱技艺,邢台市级传承人郝化彬讲述威县书画装裱的记载及传承。

威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属冀南平原。威县辖16个乡镇,522个行政村,人口60万人,总面积1012平方公里。我县文化底蕴深厚,书画艺术市场繁荣,人才济济。曾被文化部命名“书画艺术之乡”。

     威县书画装裱修复是一项讲究实用性和艺术性的专门技艺,具有装饰美化和文物保护功能。形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其传承方式主要是世代相传,口传心授,无确切文字记录。直至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生活日益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书画艺术得到广泛普及,威县书画装裱修复得到复苏发展,装裱修复行业日益繁荣。

   威县传统书画装裱修复技艺非常繁杂,分多道工序。主要有洗粉、制浆、冲洗、揭旧、嵌补、全色 、托心、托绫、染制、镶活、覆褙、贴墙、下壁、上蜡、砑光、装轴等几大步骤,而又细分为二十几道工序的精心操作而成。按需求,依据书画作品的形制和类别可装裱为挂轴、手卷、册页、镜片等几大类别,对于古旧书画、艺术珍品的修复则更为复杂。首先将旧画从原件揭下、尔后洗除霉污、修补破洞、全色接笔等工序后,再奔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裱制。其操作风险、技术含量相对较高,更需加大挖掘、整理、保护力度。

    威县装裱修复技艺是劳动人民长年实践和智慧的结晶。它保留发展了具有民族艺术特色的中国传统手工艺。承载了明、清以来各个时期的科技、文化、艺术、生活、信仰等传统的文化信息,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具有广泛的使用性和高雅的艺术欣赏性。对研究和传承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威县装裱修复技艺受现代机器装裱技术的影响,手工装裱修复技艺渐渐被冷落。可喜的是我县各级职能部门对手工装裱修复技艺高度重视,为保护这一传统技艺,于2012年在威县职教中心成立了郝化彬装裱修复工作室,并开设了该项技艺的培训班,使威县装裱修复技艺得到了保护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