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项目助力威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发布时间:2022-08-06        发布机构:教育局        字体:[   ]

体裁分类:其他        主题分类:科技、教育        文号:        索引号:403343921/2022-2473

  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为突破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的瓶颈,威县教育局围绕强师工程战略系统化设计培训项目,充分发挥国培、省培的驱动作用,极大提升全县教育质量。在近日结束的国培项目“区域教师校本研修共同体”培训,选取第五小学教育集团和第六小学教育集团的100名骨干教师作为培训对象,组建了语数英三个学科教研共同体,探索区域教师教学教研发展新模式,逐渐成为实现教育公平的助推器,助力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聘请专家,让先进课改理念普及面

在成立区域教师校本研修共同体之前,威县教师培训管理团队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进行训前调研,并聘请邢台市教科所教研员赵丽娟为培训的首席专家,通过与专家团队研讨、分析调研结果,从职业素养、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三个方面科学设计培训课程。职业素养课程,强化师德建设,巩固教育之本;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助力学员把握课标,驾驭教材;专业技能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员备课、研课、观课、评课、议课等教学技能。整个研修课程提升了学员对教学教研的认知力,为集团校学科教研共同体实现常态化教研奠定了理论基础。

搭建平台,让教师个体经验走向“大家共享”

培训管理团队对以往的研修活动量表进行了修改和翻新,使之更加科学、有效,得到一套“区域教师校本研修共同体研修活动套表”,本量表可以较完整的记录整个研修过程,,从1.0初版到最后的3.0版教学设计,显示了研修过程中每个修改环节,促使学员的教学教研能力能够螺旋循环式提升。“做研究”不再是大学教授、教育研究者的专利,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加入其中,一项项课题、一个个项目、一丝丝灵感,他们在教学科研的舞台上发挥才干、展现水平,为课内提质增效总结规律、提炼方法、贡献智慧。

强化保障,让回归教学本质的研究多起来

区域教师校本研修共同体项目,通过科学制定课程强化理论基础,量化管理提升教研行动力,探索出提升城乡教师教学教研能力,实现区域教师教研常态化的培训模式,即“三维•四优•六环节”。三维即学科(语文、数学、英语)、行动(提升、成长、分享)、平台(双师平台、微信群、QQ群);四优即优团队,优资源,优成果、优模式;六环节即备、研、讲、观、评、改,是基于理论学习和解决真实问题的教研实践活动。该培训模式在集团化办学模式中成为实现城乡教师常态化教研,为全县集团校的学科教研发展提供样板,为促进县域内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以往我们是面向全县骨干教师进行整体培训,由于校际间差异,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组成教育集团后,县直优质学校与乡村薄弱学校建立起了更紧密的联系。”威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杨明锐说,借助“集团化”模式,实现了城乡学校一对一帮扶,更加有助于实现教师培训的精准化、科学化,很大程度上提升培训实效性。

提高教师质量,特别是乡村教育质量,不仅在课堂内。

威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延峰说,近年来,威县一直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上做了诸多尝试,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教学生活文化条件、有序扩大城镇学位供给的基础上,聚焦缩小县域内城乡办学质量差距;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有序推进骨干教师交流,切实做到师资均衡配置;不断完善集团化办学管理运行机制,强化优质带动,加快提升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实施威县教育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试点工作建设,有效保障师生利用线上教育资源教与学成为新常态,探索智能引领乡村学校与薄弱学校教师发展新路径。

让每一个孩子都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教育均衡发展的落脚点。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威县教育正在奋力书写让人民满意、让人人出彩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