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专题专栏 > 脱贫攻坚专栏

红太阳照边疆| 西藏隆子县:守好神圣国土 建设幸福家园

2022-03-23    来源:扶贫和农业开发办 打印

西藏自治区隆子县是边境大县,也曾是国家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给玉麦乡群众卓嘎央宗姐妹回信以来,隆子县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的嘱托,坚持屯兵和安民并举、固边和兴边并重,坚决守好神圣国土、努力建设幸福家园。随着玉麦村等一批边境美丽小康村的建成,隆子县已成为展示国家形象、西藏发展的重要窗口。

守边:


是党交给隆子的重要任务

隆子县最大的县情是边境,最大的任务是守边。

一直以来,隆子县坚持抵边搬迁与守土固边相结合,以建设抵边搬迁安置点为重点,全力推进边境小康村建设和抵边搬迁工作。该县整合国家投资、援藏资金和本级财政资金11.83亿元,全面建成28个边境小康村,实现1874户6000人搬迁入住。

规划建设的20个抵边搬迁安置点,目前已建成5个,实现搬迁安置群众234户849人。边境小康村已成为群众安心守边的幸福家园,特别是玉麦这个曾经的“三人乡”(编者注 :很长一段时间里,因为条件恶劣,玉麦乡只有卓嘎和央宗以及父亲桑杰曲巴三人)建成了幸福美丽小康示范乡,已入住群众67户234人。

守边,就得做好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关心关怀下,隆子县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以实现边境乡村脱贫、进而带动其他乡村脱贫为重点,累计投入10.07亿元,实施水电路讯网等基础设施项目55个。通过基础设施项目的提质增效,全县农村饮水安全、行政村生活用电、行政村公路通达率、乡镇通班车率、行政村通信信号率、宽带网络覆盖率均达100%。特别是曲玉公路的建成通车,结束了玉麦乡以往大雪封路达半年的历史。

基础设施的完善,极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力促进了脱贫增收致富,使农牧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边境群众也能够像城市居民一样网上购物、扫码支付。大家在内心深处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更加坚定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如今的玉麦,以前几百米长的小路变成了环状三条街,以前的土房木屋变成了崭新的装配式楼房院落,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玉麦村村民卓嘎激动地说:“柏油路、‘小康房’,通水、通电、通5G信号……这些过去的梦想,今天都变成了现实。大伙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守边,守的是尊严,宣示的是主权。隆子县大力营造“人人是哨兵、家家是哨所、生产是执勤、放牧是巡逻、村村是堡垒、处处有防范”的联防联控氛围,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国家、国土、国门、国防、国民“五种意识”,激发了边疆各族群众爱党、爱国、爱民、爱家、爱社会主义的热情,促进了边境发展,维护了边境安全。巡边时,悬挂国旗,把“中国”“CHINA”等标识喷绘在石头上,宣示主权,已经成为边境群众爱党、爱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固边:


群众在哪里,党建就延伸到哪里

现在的隆子,村村红旗飘、家家挂领袖像,这是群众发自内心爱党、爱国的实际表现,是各级党组织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隆子县以实施“六个基本”建设、军地基层党组织“五共五固”结对共建等为抓手,扎实推进边境党建红色长廊建设。以“纵向延伸、全面覆盖”为目标,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特别是在边境放牧点、虫草采挖点和有条件的卡点,设立临时党支部和党小组,建立临时党支部活动场所,使党在隆子的组织延伸到最基层、最小群体,把党的触角延伸到隆子的千家万户,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听党话、跟党走,善团结、会发展,能致富、保稳定,遇事不糊涂、关键时刻起作用的坚强战斗堡垒。

坚持屯兵和安民并举,隆子县制定实施《隆子县军地基层党组织“五共五固”结对共建实施方案》,推动军地基层党组织共学党的理论固信仰信念、共建基层组织固一线堡垒、共促民生改善固脱贫成果、共树文明新风固军民团结、共守神圣国土固边境安宁,切实筑牢边境一线的铜墙铁壁。如今的玉麦乡已经成为边境党建示范点、乡村振兴示范点、军地共建示范点、爱国守边红色教育基地。


兴边:


边境产业拓宽群众“增收路”

兴边富民,才能使边境稳定。脱贫攻坚期间,隆子县坚持固边和兴边并重,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保障贫困群众长期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举措,立足县域内资源禀赋,先后投入3.4亿元精准实施了33个产业项目,坚持就近就便、不离乡不离土、能干会干,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隆子县通过“企业+能人+贫困户”“村集体+能人+贫困户”的形式,通过就业、分红、土地流转等多样化的形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2018年,隆子县投资9775.95万元建设聂雄标准化奶牛养殖场项目,通过在当地购买奶牛带动养殖户增收840余万元,通过购买饲草及苜蓿草为群众创收132万元,通过提供就业岗位带动94人就业(其中贫困户36人、月均增收4000元,大学毕业生26人、月均增收5000元),为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长效脱贫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持久动力。

依托扎日、玉麦、斗玉旅游资源,隆子县成功申报了玉麦自然人文景区国家 4A级旅游景区、中国西部行自驾游精品旅游线路、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打造了“盛世边疆,红色隆子”精品旅游线路,2021年接待游客6.4万人次,创收1649万元。此外,在红色旅游产业的带动下,群众通过开办家庭旅馆、饭馆、商店,搞运输等,“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搬到玉麦乡的拉姆曲珍,办起家庭旅馆后说:“房子是党和政府修的,一楼自己住,二楼做民宿,不出村就能增收致富,大伙都夸好,真心感谢党和政府。”
带领群众致富过程中,隆子县深入开展“感党恩、算富账、脱贫致富奔小康”宣传教育活动,扎实推进“百名农牧民政策宣讲员”培养工程,通过送培入村、举办夜校、技能援藏、开展新旧对比教育,向群众宣传帮扶政策,树牢信心,破除等靠要等不良习气,不断激发脱贫群众巩固脱贫成果的内生动力。
崔珍加措是隆子县叶巴村村民,左眼和右手先后受伤,被认定为三级残疾,生活一度陷入困境。隆子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后,崔珍加措看到了希望,主动报名参加县双业办举办的“送培入村”活动,努力学习中式烹饪技术。学成后,崔珍加措在当地饭店打工,为来来往往的游客烧菜做饭,不仅为游客提供了可口的饭菜,也为自己增加了收入。崔珍加措说:“现在,我们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了,脱贫路上,只要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就能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