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专题专栏 > 脱贫攻坚专栏

又有“新动作”?2022年起,宅基地全部按新规办,上亿村民有福了

2021-03-22    来源:扶贫和农业开发办 打印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城镇化率也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总体增长24.3%。的确,城市的综合实力从教育、医疗、生活环境等方面都非常好,所以更多的年轻人愿意走出农村,来到城市发展。近20年来,农村人口净流出达2.56亿。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导致房价飞涨,出现了城市房子贵但也要争着买的情况,而农村有大量闲置、年久失修的房子无人问津。针对这一现象,为了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现在国家已经逐步把经济发展的重心转移到农村,并且一再强调新农村建设,并多次强调进行新农村建设,首当其冲做出改变的就是房子。

农村基本上都是自建房,但自建房往往分散,户型多样,很难做到统一美观。再加上违章建筑的出现,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这都会影响农村的发展。为此,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其中指出,在尊重农民的基础上,对部分农村房屋进行改造和升级,建设一批现代化,经济,安全,可靠的宜居房屋,该计划已经开始实施。

到2022年,将在全国多个县、市、区建设农村“示范”农房,作为地区的参考,同时,会听取农民意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进行大规模建设。到2035年,完成“新农村住房”基本建设,全面改善农村住房设计、管理和环境。所以,农村户口有福了,未来十几年,农村的宅基地都按照新规办,不少农民不花钱就能住到大房子。


“新农村住房”的建设标准是什么?

根据不同地区气候、生活习惯、文化习俗和环境的差异,在建设初期会邀请专家进行实地考察、技术指导和合理规划,在更大程度上保证农民的生活质量。国家会对按统一样式建房的家庭给予一定补贴,最高补贴标准为18万元。

很多地方都开展了新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就是把每个村的宅基地都推平,用新土地建设新农村社区。据调查,新房整洁统一,周边基础设施齐全,水、电、暖、网、休闲广场、医务室等一应俱全,村民可以种地、健身、娱乐,大多数人对新社区的生活非常满意。

随着农村的大力发展,有人想知道自己的户口已经从农村迁到了城市,未来能否继承父母留在农村的老房子呢?宅基地属于自己吗?针对问题国家也出台了相关规定。


宅基地不可继承,房屋可继承

根据法律规定,宅基地所有权属于国家和集体,农村宅基地不能继承,村民只有宅基地使用权。虽然宅基地不能继承,但宅基地上的房屋属于个人财产,可以由子女继承。在今年正式实施的民法典中,明确提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可由城镇户籍子女继承,并进行不动产登记。

按照目前“地随房走”的原则,只要继承父母的房子,实际上等于变相继承宅基地。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未来的房屋涉及拆迁或回收,由于已经转移到城市户口,自然无法获得农村户口方面的补偿。


房屋继承条件

主要有两点:一是子女继承房屋后,只能进行安全维护,不能直接拆建大型建筑物。第二,房屋老化倒塌后,国家回收后什么都没有了。因此,城市户籍子女要想一直拥有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就需要做好维护工作,爱护宅基地上的房屋。

国家实行惠民惠农的新政策,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农村统一规划对村民来说自然是个好消息,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值得注意的是,农村户籍可以享受申请宅基地上建房子的权利也可以在城市买房,但城市户口不能下乡申请宅基地建房。

随着农村建设发展进入“高峰期”,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将越来越好,农村户籍所能享受的利益将逐步增加。此外,为了减少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的差距,我国颁布了一项新的户籍政策,并提出要将户口进行合并,说白了就是都改成居民户口,没有城市和农村之分。如今这个政策已经在部分城市进行试点,不久的将来或许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来源:企业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