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最后一站》连载(五)

发布时间:2024-07-06        发布机构:卫生局        字体:[   ]

体裁分类:公告公示        主题分类:卫生、医疗保障        文号:        索引号:000707989/2024-1808

日前,追记“威县梨产业之父”曲宪忠同志先进事迹、反映威县梨产业十年发展历程的报告文学《最后一站》,在全国权威文学期刊《中国作家》2024年第7期纪实版刊发。即日起,本公众号将对该作品内容分章节进行连载,敬请关注。

最后一站
苏有郎


五、状元们

2023年中秋前夕,我去一家土产店领单位发的米面油,看到店里卖梨,上前细看,竟是“威梨”的一种——秋月梨。问老板多少钱一箱,说八十八元。又问能便宜些吗,说,中秋了,店里搞促销,这已降到最低价了,以前卖得更高。我打开箱子看了看,里边总共十只梨,一只正好八块八。便对老板感叹,这梨好贵啊。老板说,不贵,都说好吃,卖得特快。

“威梨”是曲宪忠打造的威县梨的“字号”——品牌。2023年10月,“威梨”又荣登“中华好梨”榜。说“又”,是以前获得的名誉太多。

“威梨”声名远播,黑龙江、甘肃等地,一说“威梨”,都知道是威县的区域公用品牌。“威梨”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入选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荣获国家级、省级荣誉五十余项,成为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大阅兵、党的十九大、全国两代会、冬奥会等重大活动供应梨果。“威梨”区域公用品牌被评为全国最受欢迎的梨区域公用品牌十强之一。2022年,威县初步建成现代化的生产、冷链物流、品牌营销链条,全县梨果产量达十四万吨,全产业链年产值十七亿五千万元。

威县人说,若不是曲宪忠,就没有“威梨”。“威梨”有不少精品梨园,而“威梨”中的精品,多产于“状元园”。

什么叫“状元园”?“状元园”是曲宪忠为激励威县农民种梨而设置的一个奖项,旨在奖励优秀的梨园。“状元园”分几个等级,分别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金奖、银奖、铜奖。奖金由县财政列支。状元梨园由梨园园貌、管理水平、梨果品质等多方面决定。评选时,首先组织专家实地考察、检测。综合评分有硬性标准。评委有县里领导、梨产业办技术人员、梨园老板和专家,实行无记名投票,现场亮分,颁奖大会上,县领导亲自颁奖。

高公庄乡大宋庄村宋德兴的梨园办公室里,挂着一排排奖状和奖牌,这都是他获得的荣誉。

宋德兴的梨园叫威县沃隆种植家庭农场,是从父亲宋俊江手里接下的,也就是前文说的因栽苗不标准被曲宪忠拔过两次梨苗的园子。最初他们只种了五十亩,以滚雪球式扩大,至今已二百八十多亩。宋德兴的梨园连续六年被评为“状元园”。

说起自己的梨园,宋德兴就感慨不已:“最早认识曲厅长是去草楼听课,感到他非常认真。我问曲厅长种什么梨好,他说,像我这种情况,可以选两三个品种,有利于提高坐果率。听完课,问他能不能去我地里看看,他爽快地说行。中间隔了一天,他就来了。他给我介绍的几个新品种,我听都没听说过。在我父亲种梨时,全是雪花梨和鸭梨。曲厅长建议我种秋月梨和红香酥,比例掌握在四比一,这样更利于授粉。

“从那以后,曲厅长可惦记我这块梨哩,不用请不用叫,隔三岔五准来。我一有事就给他打电话,只要他在威县,一般都会说:‘你等着,我一会儿就过去。’我不好意思,说在电话里说一下就行了,他说,电话说不如到现场更清楚。即使待个十分二十分他也要来一趟。

“这么大的梨园,请个技术员要花多少钱?人家一分钱不要不说,比咱还上心哩!

“遇到正在收梨,我要给他装两筐,怎么也装不到车上。他说,你挣钱了,比给我几筐梨还高兴。”

宋德兴祖辈就有种梨的传统,虽然中断过一些年,到他十来岁的时候,父亲宋俊江又开始种梨,一直种了十来年。他曾卖农资十五年,头脑灵活,思想超前。家庭的熏陶和人生的经历,使宋德兴的理解接受能力比一般人要快。

由于自家有种梨树的经验,宋德兴和父亲开始对曲宪忠的种树标准难以理解。曲宪忠说,今年种了,后年就能结果,当时他父亲不信。后来听了曲宪忠的指导,2014年长枝条,2015年就坐果,五十亩共产了两万五千斤。2017年,产量远远超出他的想象。

“我这梨园是用黄豆作肥料的,产的梨口感好,每斤能多卖七八毛甚至一块钱。这一技术是曲厅长教我的。”

宋德兴的梨怎么好?用宋德兴的话说,就是“产量高、品质好、销售好”。“我的梨,是‘威梨’中的精品,人们都知道‘威梨’成了冬奥会招待水果,其中就有我的梨。”宋德兴自豪地说。

“我那个园,是2012年县老科协做示范的园子,那时曲厅长还没来威县。”

草楼村的丁勤文也忘不了:“那时我只有二十多亩秋月梨。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曲厅长。曲厅长听说我种梨树挺高兴,说了几句客气话,就算认识了。没想到,自此后,曲厅长竟然一直帮了我十年!”

丁勤文的梨园曾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梨园,一个先进奖、一个贡献奖,去年还评上了“状元园”。

“其实,我没啥水平,都是曲厅长传授给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有的农民一看种果树不行,就想把树刨了。曲厅长一再跟我说,勤文,你不能只管自己,你得帮帮别人,办个合作社,把村里的种植户都带起来。

“他说三年结果,有老百姓说,谁不知道‘桃三杏四梨五年’。看吧,这人瞎吹两天就走了。三年头上真挂梨了,亩产梨达一千斤,老百姓瞪眼了。并且,又发现这老头并没有走的意思,明显是要一直干下去。后来,俺村里有事,好弄得很。

“在曲厅长的指导下,俺村以支书的名誉组织了一个合作社。村里领导信任我,让我来管理。成立合作社后,我的梨园发展到了现在的一百八十亩。别看这园子规模不大,在管理上可是一流的。

“现在,合作社包括好几家的园子,我说打什么药,都打什么药;我说施啥肥,都施啥肥,统一管理。别说大户,即使十四五亩的小户,一年纯收入也有十四五万。

“这不,昨天山东冠县来看梨了,两口子,他们是真相中我这梨了!他们说:‘没见过像你管理这么好的。’他们一下就把整个梨园包了。园子不行,人家谈都不谈。

“曲老有一股子不把威县梨产业做大做强不甘心的韧劲儿。有人说他脾气固执,你不按他的做法就不行。因为他就担心你出错。你挣钱也不给人家!我跟他并没什么私交,无非是梨产业搞培训时去听听课。他来梨园后,问有什么病虫害什么的。到下梨的时候,顶多摘两个梨看看表皮怎么样,连吃都不吃。

“有一天下大雨,我们都在家里玩,梨产业办的于春亮来电话问我在哪儿,我说:‘下雨了,还能在哪儿,在家玩呗。’春亮说:‘赶紧过来吧,我跟着曲厅长在你地头儿立着哩。’我说:‘怎么下着这么大的雨过来了。’春亮说:‘曲厅长非要过来看看。’七月因为雨季的高温、高湿,梨叶最易出现病害,梨树一落叶就完了。听说他们是从其他园子转过来的。只见曲厅长头上身上全是水淋淋的。曲厅长见了我就问:‘你打药了没有?’我说:‘怎么了曲厅长,你看见毛病了?’他说:‘我看你这个还没出毛病。’我说:‘我刚打了药,雨前打的。’他说:‘你还真不赖,我发现几个园,病害还是不少。’他对我嘱咐了一回,又冒雨去别的园子了。

“人家那么大的领导,又不缺钱,来这干啥!他说过,他是农村穷家出身,学的又是农技,要用在农民身上。你在地里一边干活一边给他拉话,他能一直给你拉。你坐着喝茶水空拉,他不给你拉。”

“那年,他问我:‘勤文,你的收益能达到多少?我看能卖到三块五六(每斤)。一亩地能卖到一万七八就差不多了。’下果时,曲厅长转到我这儿。我自己的已经摘完了。我给曲厅长说,已经超过这个数了,说着伸出两个手指,意思是每亩已卖到两万块钱。他特别高兴,笑呵呵地走了。即使在全国来说,我认为,效益最好,卖价格最高的,就是我这种的秋月梨。不仅在国内,还出口韩国、非洲。”

冯连杰今年五十九岁,他的河北昊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有六百亩梨园,建于2014年,从建园到嫁接,都是由曲宪忠亲自指导的。

冯连杰说:“像威县这样一家公司几百亩上千亩大面积的梨园在全国也并不多,外地这种模式的并不多见。曲厅长想着,我在威县搞的是高品质的梨园,价格就要卖得高。

“威县最大的梨园达两千多亩。我这儿属于小中型梨园。曲厅长坚持园子不让打除草剂,要求人工除草。我这个园子每年人工除草就要投资二十多万。上有机肥,纯无公害绿色食品。曲厅长的目的就是要创威县名牌。始终按绿色食品园来做。你看那个墙上,绿色食品使用农药清单。果树有虫,严格按规定打国家指定的无害有机农药。不在绿色食品范围的农药绝对不用。我这个公司,梨的口感和品质是一致的。曲厅长给定的价格一般都比较高。曲厅长说,我们威县的梨就是好吃,就应该卖高价钱。”

我采访时,见威县司家庄的村民司春发,正忙着给自家的五亩梨树疏果、套袋。他说,以前,家里债台高筑,现在一亩年均收入过万元,梨园成为他家收入的主要来源。

“我得好好干,否则对不住曲老。”他与曲宪忠因梨结缘,“要不是曲老,我八成还吃着低保呢!”

过去,红龙集村沙土不养人,贫困人口多,五十一岁的胡瑞允家里一度入不敷出。他把地流转给龙集梨园后,又跟着曲宪忠学技术,现已成为一名远近闻名的“土专家”,每月收入四千多元,加上爱人在外打工,家庭年收入超过十万元,“没有曲老就没有我家的好日子!”

……

这些人说的可不是虚言,请看一条新闻——

中新网河北新闻(2023年)9月15日电 (张鹏翔 赵国华)日前,由国家梨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全国梨产业协作组等单位主办的第四届全国梨产业发展学术交流会暨第二届“中华好梨”品鉴推介活动举行。在评选活动中,由河北省邢台市威县农业园区推荐选送的威县洺果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河北昊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威梨”样果,双双荣获“中华好梨”称号。

据悉,本届活动共有来自23个省120多个市选送的113个梨品种,共计389份样品参加“中华好梨”评选。

由来自国内21家高校、科研院所的34位全国知名梨产业技术领域专家组成的评审组,从梨果大小、果皮色泽、果面光洁度、果形、整齐度、糖酸、汁液、风味等多个指标对参评样品逐一进行了严格且专业的评分,最后按照分数高低评选出相应奖项。“中华好梨”属于行业最高级别奖项,标志着“威梨”已经跻身全国好梨一流行列。

近年来,威县积极推进产业富民发展,在西部西沙河流域建设梨果产业带,打造“威梨”品牌,通过实施“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为农民创收开辟新路径。截至目前,该县已建成标准化梨园200多个,梨树种植面积达10万亩,生产过程全部采用绿色A级梨生产技术标准,年产优质梨果超13万吨,威县成功入选国家梨产业集群项目重点县,“威梨”品牌入选中国最受欢迎的梨区域公用品牌10强,辐射带动全县104个重点村的10.3万名群众增收致富。

威县县委书记崔耀鹏介绍:“曲宪忠同志特别会利用表率引领作用,培树了不少龙头企业,像龙集、国苈、利派尔、宜家农场等,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设立‘状元园’,是他旨在打造亮点梨园、一流的梨园,出精品果、出特级果、出品牌果,出技术、出效益。既然是状元,就什么都要第一:产量要第一,质量要第一,效益要第一。规模上、投资上、管理上、效益上、服务上都走在前头。这既是他抓点的一种工作方法,又是一种督促其他标准梨园提档升级加强管理的一种示范,更是威梨产业平台建设的需要。”



END


来源: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