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小贴士】遇到地震时,冷静应对,科学自救

发布时间:2023-08-11        发布机构:章台镇        字体:[   ]

体裁分类:公告公示        主题分类:公安、安全、司法        文号:        索引号:000708690/2023-1710

01
居家室内“三不躲”

别往床下“躲”:当建筑物的天花板因强烈地震发生倒塌时,掉落的天花板会将桌床等家具压毁,人如果躲在其中,后果将不堪设想。而且床底下“能躲不能逃”。

别进衣柜“躲”:大衣柜重心太高容易倾斜,人一旦进入柜子里视野也会受阻,四肢受到束缚,容易造成呼吸困难,不仅会错过逃生时机,还不利于被救。

别靠窗边“躲”:现在的建筑楼房一般都是框架式结构,地震时,楼房常常是框架在,墙没了,如果人们躲在窗户下,很容易被甩出去。高层楼面向马路的那面墙很不稳定,高层楼的窗户更要远离。

02
社区室外“三不躲”
别乘电梯“躲” :地震后紧接着会停电,一旦断电,就卡在电梯里面出不来了。而且电梯间容易崩塌垮掉,导致电梯快速坠落。亦不利于呼救及救援。

别乘电梯“躲” :地震后紧接着会停电,一旦断电,就卡在电梯里面出不来了。而且电梯间容易崩塌垮掉,导致电梯快速坠落。亦不利于呼救及救援。

别入车里“躲” :发生大地震时,如果你在驾车,汽车会像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而引发交通事故。地震中,建筑物等倒塌将压扁车辆,使车内的人丧失逃生机会。同时,地震时灾情复杂,可能引发汽车燃油着火。

别在楼旁“躲” :地震瞬间,房屋结构发生破裂、毁损和扭曲,面临余震、救援时扰动以及毗邻建筑物二次倒塌,会对生命构成威胁。地震时应尽量快速躲开建筑物,特别要远离有玻璃幕墙的高大建筑。

03
户外出行“三不躲”

别钻桥下“躲”:切记一定不要进入桥梁、隧道、堤坝,尤其不要停留在过街天桥、立交桥的上面和下方,这些地方很容易在地震中发生塌陷。

别依电杆“躲”:地震躲避逃生时,千万要避开危险物、高耸物或悬挂物,如电线杆、变压器、广告牌、街灯、物料堆放处、路灯、自动售货机等,除直接倒塌伤人外,还可能出现触电伤亡事件的发生。地震可导致电线零落,易引发火灾。

别近山峭“躲” :震区若在山区,可能发生大面积滑坡、崩塌、滚石、泥石流等。切记这些次生灾害可当即发生,也可能过后发生,像山脚、陡崖和陡峭的山坡等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切勿停留。

救:地震时的自救与互救极其重要





首先,评估环境与自身状况



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对于逃离危险也很重要。我遭遇了什么?我受伤了吗?评估自己是否受伤,伤情的轻重等。

如是否出血、是否骨折等。如果发生了出血,特别是喷射状的动脉出血,必须迅速进行止血自救。一般应迅速采取指压止血,或用弹性较好的带子捆压住出血口的上方进行止血。




其次,被掩埋时

正确脱险 科学自救




如果地震时被掩埋在废墟中,自救最重要的是镇静、除险、求救。设法保护自己,及时排除险情保存生命,坚定生存信念,等待救援。

当手臂或其他部位能动时,应逐步清除压物,尽量挣脱出来。不能脱险时,应在嘴和胸的部位,逃出一定空间,保证呼吸。

期间要想方设法向外界传递求救信息,要尽可能利用手边的简易工具,间歇性地敲打附近坚硬器物,发出求救信号,耐心等待救援。

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唤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水和食物一定要节约使用,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图片
防:了解地震知识 建立应急预案



地震是地球运动的必然结果。在地震之前居民最好了解一些地震的基本知识,建立家庭地震应急预案。

①在地震高发区,居民可储备饼干、矿泉水等基本的应急食品。

②了解居家附近可能的危险源分布情况,一旦发生地震,便于回避。

③积极参加单位或社区组织的地震应急演练训练,掌握自救互救基本技能。

在已发布地震预报地区的居民须做好家庭防震准备,制定一个家庭防震计划,检查并及时消除家里不利防震的隐患。

检查和加固住房,对不利于抗震的房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人员要撤离。笨重的房屋装饰物等应拆掉。合理放置家具、物品固定好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牢固的家具下面要腾空,以备震时藏身;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在下,轻在上”,墙上的悬挂物要取下来,防止掉下来伤人。清理好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阳台护墙要清理,拿掉花盆、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