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县籍王博习、史轮两烈士作品集《威州战歌》入藏中国现代文学馆
发布时间:2021-11-08 发布机构:文广新体局 字体:[ 大 中 小]
体裁分类:公告公示 主题分类:文化、广电、新闻出版 文号: 索引号:667705789/2021-1382
10月27日,威县作家王韶峰整理编纂的《威州战歌·王博习文存》《威州战歌·第一部(上·王博习卷)》《威州战歌·第一部(下·史轮卷)》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
近年来,威县县委、县政府先后实施了“抢救保护历史文化工程”和“文脉传承工程”,结集出版了《威州战歌·王博习文存》(团结出版社出版)、《威州战歌·第一部(上·王博习卷)》《威州战歌·第一部(下·史轮卷)》(人民出版社出版)。
王博习烈士(1917~1942.5),笔名莎寨、羽白等,威县章台镇潘固村人,中共党员。生前是一位青年诗人、小说家和著名编辑,是晋、冀一带抗日根据地文学创作骨干。“七七事变”前出版有诗集《天桥》,牺牲后原工作单位晋东南文协为他出版了“纪念册(作品集)”——《红五月教材及其他》。史轮烈士(1902~1942秋),原名马清瑞,字超尘,笔名史轮、超伦,威县常屯乡东马庄村人(原属山东省邱县“飞地”)。生前为晋察冀诗派代表诗人,西北战地服务团(简称“西战团”)文艺骨干,街头艺术的提倡者和实践者。著有诗集《战前之歌》《白衣血浪》,与西战团战友合著有《白山黑水》《战地歌声》《杂技》《西线生活》等。两位烈士在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关头,他们以笔为枪,为着实现民族解放、自由平等的目标而英勇抗争、无私奉献,最后都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他们是威县人民的优秀代表,他们的事迹和作品永载史册,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这次王博习、史轮两位烈士的作品集入藏中国现代文学馆,是该馆对两位作家文学创作成就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两位烈士最好的纪念,同时也是对威县“文脉传承工程”成果的肯定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