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威县 > 了解威县

威县县情概况

2025-03-17    来源:政府办 打印

威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邢台市东部,东邻清河县,西界广宗县,北与南宫市毗连,南与临西县及邯郸市邱县相接,面积1012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12镇、4乡,共16个乡级行政区,519个村民委员会、3个农村居民委员会,县城设7个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县人民政府驻地为洺州镇。

自然地理:威县属古黄河、古漳河长期泛滥淤积而成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层深厚。该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日照2559.7小时,平均气温14.7℃,年降水量677.7毫米,无霜期253天。

历史沿革:元定宗二年1247年),威县遥隶于远在数百里外的威州(治所在今石家庄市井陉县威州镇)。至元初年1264年),威州治所由井陉移至今威县城。明洪武二年1369年),撤州设县,改隶于京师广平府,始有威县之名,并沿用至今。清代属广平府。1949年属邢台专区。1958年并入南宫县,属邯郸专区。1961年属邢台专区。1993年属邢台市至今。

历史文化:威县历史悠久,相传鲧曾在此筑堤防洪,现存有“鲧堤”遗址、“定陵”古迹。威县人杰地灵,宋代《刑统》修订人、骨鲠廉洁的宰相范质,明代清正廉洁的兵部尚书贾待问,公正无私、人称“李铁面”的工部侍郎李春,清代名儒王建衡,以及早期参加革命、有卓越贡献的高级干部任仲夷、刘杰、李子元等,均为威县人的杰出代表。威县文学、戏曲、曲艺、武术、书画等艺术灿烂夺目,拥有威县乱弹、梨花大鼓、威县梅花拳、土布纺织工艺等四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威县是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义和拳议事厅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运输:大广高速、106国道纵穿南北,东吕高速、青银高速、340国道横贯东西,是冀鲁豫交汇地区高速公路枢纽县。公路总里程1569.551公里,其中干线公路共计224.11公里,包括高速公路70.7公里、国道73.5公里、省道24.11公里、高速连接线55.8公里。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成效显著,实施了河北省城乡客运一体化县级试点,实现“一县一公司、公车公营”,开通城乡公交线路21条,全县形成“半小时交通圈”。2023年,《“电商平台+公交+邮快+供销”多种融合》农村物流发展模式入选省级“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名单。

国民经济:威县是黑龙港流域典型经济欠发达县,近年来抢抓全省唯一县级综合改革试点机遇,深化改革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快速稳健,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特色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工业形成“3+2”产业格局(汽车及零部件、农副产品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3个传统产业和特钢、大健康2个新兴产业),农业形成“5个10万”产业格局(十万头奶牛、十万亩威梨、十万亩葡萄、十万亩饲草、十万亩瓜菜)

发展规划:2030年实现GDP和财政收入比“十三五”末翻一番,再造一个新威县,到2035年与国家和省市同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体目标是打造“一区、一城、两基地、一枢纽”:“一区”,即用好省政府批准给予的“更大自主改革权限”,实施一批前瞻性、突破性、结构性重大改革,建成全面深化改革示范区。“一城”,即加快县城、镇区、农村“三大更新”,创建国家文明城、森林城,建成邢台东部区域中心城市。“两基地”,即主导产业年产值达到千亿规模,建成中高端制造业基地;打造全产业链乳业体系,推动优质梨和葡萄“产销加”融合,建成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一枢纽”,即借力区位交通优势,抢抓通航机场、雄商高铁建设机遇,探索公航、公铁联运新模式,建成冀鲁豫商贸物流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