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释法典型案例(威县XX农药经营部(范xx)经营劣质农药案)一

发布时间:2019-07-02        发布机构:农业农村局        字体:[   ]

体裁分类:事后公开        主题分类:农业、林业、水利        文号:        索引号:735610336/2019-840

                                             以案释法典型案例(一)

威县XX农药经营部(范xx)经营劣质农药

 

2019年6月19日上午10时,市局综合执法队人员与威县农业农村局执法人员在你门市依法进行监督检查并进行抽检,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威县xx农资经营部的货架上摆放的名称为烯酰吗啉的农药,存在外包装上没有印制生产日期情况。

调查核实

针对该情况威县农业农村局执法人员立即立案进行调查,并将该农药进行了证据保存。制作了现场检查(勘验)笔录和证据保存清单。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进行了拍照录像。并于2019年6月20日上午9时许,对威县xx农资经营部法人范xx进行了询问,制作了询问笔录,让其提供了身份证,营业执照和农药经营许可证等相关证件的复印件。通过询问,名称为烯酰吗啉的农药系当事人范xx于2016年9月份从天津市施普乐公司购买的,当时一共购买了20瓶,已经于当年销售到下面乡镇的农资门市。监督检查时货架上所摆放的4瓶烯酰吗啉是乡镇农资门市没有销售出去而退回来的,因生产日期已过,当事人私自将生产日期涂掉。                     

调查结论

当事人违法行为,违法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应予认定。其行为违反了《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之规定根据《农药管理条例》第五十六条之规定依据《京津冀地区农药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草案)》之规定2019年6月21日作出了《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威农(农药)告【2019】0603号),并于当日直接送达给当事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之规定,告知了当事人拟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及当事人可以收到本告知书之日起三日内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听证的权利。                                

处理结果

依照《农药管理条例》第五十六条之规定,参照《京津冀地区农药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草案)》,责令当事人立即停业整顿,并作出如下行政处罚。

   1、立即停止经营劣质农药;                                

   2、没收违法经营的农药;                                  

  3、罚款2000元整。                                      

释法评述

要准确认定本案违法事实,首先要清楚国家对农药经营许可的相关规定。

    《农药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定为劣质农药;(一)不符合农药产品质量标准;(二)混有导致药害等有害成分。超过质量保证期的农药,按照劣质农药处理。                     《农药管理条例》第五十六条之规定,农药经营者经营劣质农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经营的农药和用于违法经营的工具、设备等,违法经营的农药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发证机关吊销农药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京津冀地区农药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草案)》之规定,经营劣质农药违法经营的农药货值金额不足5000元的,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经营的农药和用于违法经营的工具、设备等,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