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县高新区倾心打造“企业之家”
发布时间:2023-07-17 发布机构:经济开发区 字体:[ 大 中 小]
体裁分类:领导活动及政府会议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 文号: 索引号:791359764/2023-1366
走在威县高新区,随处可见正在紧张施工的工地厂房和新投产的项目,一片活力迸发、后劲十足的景象。今年1至5月,威县高新区在建项目94个,其中省重点项目7个,在全省25个高新区中分别排名第三、第一。
威县高新区为何能够吸引众多优质项目聚集?
“我们以改革优服务,擦亮了‘投资到威县,一切都好办’的金字招牌。”威县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赵忠祥介绍,该区为企业努力创造“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发展环境,着力推进产业提档升级,力争今年在全省开发区发展绩效专项考核中进入A类。
一个平台,企业“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7月5日,记者走进威县高新区大楼,上千平方米的企业服务大厅非常敞亮。入口上方醒目标着“威县企业之家”6个蓝色大字,大厅内采取开放式办公,结合功能设置划为10个分区。
“这是我们重点打造的服务企业平台,从招商洽谈、审批服务、开工建设、要素保障、竣工投产到发展壮大等,为企业提供全流程、全链条、全生命周期保障服务,切实把高新区打造成为企业之家。”赵忠祥说。
据了解,威县以营造最舒心的市场环境、最贴心的政务环境、最暖心的金融环境、最安心的法治环境、最放心的信用环境等“五最”营商环境为目标,今年3月将县企业服务中心搬至高新区,加挂威县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牌子,依托1个企业服务中心设置招商接待、审批验收、要素保障等10个子中心,26个部门涉企事务“一口办理”,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同时,按照线上线下“孪生”理念,优化提升“威企通”线上服务平台,对应开设10个线上板块,开通企业诉求“一键直达”功能,一般问题转相关部门限时办结,重大共性问题提请县委、县政府研究解决,营商环境评价中心全过程跟踪监督,实现企业诉求快速高效解决,让企业“上一个网,办所有事”。
“落户威县半年多来,我真切体会到企业服务中心‘一口办理’带来的好处,有什么问题和需求只管提,效率和效果没得挑!”河北格宝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于臣发说。
该公司是我县书记去年从浙江宁波招引来的重点企业,主要生产空调、洗衣机等家电产品。项目从签约、租用厂房到设计施工、设备安装,企业服务中心全程帮办代办各种手续。项目在去年10月签约,今年春节刚过便开始批量生产,比原定工期提前了两个多月。
于臣发告诉记者,他拿着自己的投资发展经历现身说法,不久前已说动南方两个生意伙伴到此投资建厂,“这么好的投资环境,我有信心帮着再引来一批家电链条企业。”
两项改革,多个“婆婆”变为一个“娘家”
“随着‘一枚印章管验收’改革的推进,多个‘婆婆’管项目建设的情形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只有企业服务中心一个‘娘家’!”7月6日,河北智毂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东贤向记者感慨。
智毂公司是一家业内知名的个性化订制铝合金轮毂加工企业,近年来订单不断增长,市场扩展到俄罗斯、阿联酋等国,24小时生产仍无法满足客户需求。企业服务中心主动帮忙落实新建厂房用地,从今年初项目开工以来进展顺利,特别是搭上了“一枚印章管验收”改革的快车,厂房主体完工验收提前了近4个月,待设备安装投产后将实现产能翻番,为企业加速发展打开空间。
去年以来,威县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围绕工业项目验收环节多、手续材料多、审验时间长等痼疾,将多部门联合验收改为高新区独立验收,推进工业项目“一枚印章管验收”审批制度改革落实。
威县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岳延博介绍,该县将工业项目建设过程监管和竣工验收涉及原7个部门的8个事项交由威县高新区管委会独立负责,通过简化优化相关流程和环节,验收时限由40余天缩短至2天。今年以来,已有9家企业高效办结竣工验收和不动产(房屋)登记手续,有50家企业正在享受“一枚印章管验收”改革监管红利。
创新行政执法综合监管改革,推行“一支队伍管执法”。威县经向上级备案,在威县高新区设立综合执法协调联络办公室,统筹组织有关执法单位对企业的执法监管活动。制定跨部门行政执法综合监管办法,每次执法检查前按照“两随机一公开”的原则由网上平台随机抽取企业及执法人员,持《入企检查通知单》开展检查,实现“多部门分散执法”向“一次检查、全面排查”转变,并落实“首违不罚、轻微不罚、非故意不罚”要求,从根本上解决了“多头执法、重复执法、任性执法”问题。同时,结合“企业宁静日”制度,今年以来入企执法检查频次较往年同期减少75%,深受企业好评。
多重赋能,助推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作为国内微生物肥料行业的领军企业,根力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去年借力“百校入威”行动,成功与南京农业大学沈其荣院士团队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进该团队研发的木霉真菌科研成果到威县高新区落地。
“我们采取政府、企业和科研单位联合的方式新建了18万吨木霉微生物菌剂及有机肥项目,目前厂房已经完工,投产后我公司将率先开启‘细菌+真菌’的‘双菌时代’,为解决化肥使用过量带来的土壤酸化、板结等问题开辟新路径。”根力多公司总经理黄鲲说。
这是威县高新区科技赋能的一个典型案例。
为更好地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威县高新区不断拓展延伸服务能力,多方位为企业赋能,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助推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科技赋能。开发高校知识成果转化信息系统,集中开展校企技术合作对接路演、远程指导、线上洽谈等,推进高校科研成果库和县域优质企业产学研深度对接。截至目前,已与77所高校、科研院所等签署合作协议131份。
政策赋能。创新开发惠企政策“计算器”,解决企业对惠企政策找不到、看不懂、不会报的问题。收集6500余件惠企政策文件,运用大数据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将企业信息和政策信息进行智能匹配,并将结果自动推送给企业,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截至目前,为109家企业精准匹配政策2600余项。结合智能匹配结果确定推荐目标,今年以来,帮助27家企业成功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或创新型中小企业。
金融赋能。打破政银企信息壁垒,通过政府搭台,促进银企双向推送和对接服务,优化金融要素供给。1至5月,全县金融机构为403家企业发放贷款26.81亿元,有效助力了企业经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