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威县 > 历史名人

开国上校张奇华

2024-01-04    来源:政府办 打印

从开国上校到两弹”先锋

               ----张奇华同志传略

 

/张士良

 

      张奇华(1921年-1988年)威县张家营人,原名张玉英,于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曾任北京炮兵科学研究室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办公室主任国营221厂基建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二机部九院党委常委、政治部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1963年晋升为上校。

     张奇华同志生于1921年7月1日,早年在威县前小辛高等小学就读,后考入河北省立冀县师范学校受学校地下党组织的熏陶,胸怀报国之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毅然放弃学业,投身抗日救亡活动,于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张奇华曾任威县三区区委宣传委员、区委书记、县抗日民族先锋队组织部长、冀南三分区青救会主任、地委青委副书记、临清县抗联组宣部长、武委会主任等。他积极组织青年抗日团体,为发展抗日武装力量做出了积极贡献。1942年春,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4.29”铁壁合围、“5.1”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威县由抗日根据地沦为敌占区,再加上严重自然灾害,斗争形势极其恶劣,有的同志去了延安,有的则脱离了革命队伍。张奇华因吃树皮、草根、皮带患有慢性肠胃炎,浑身长满疥疮,但仍投身反“蚕食”反“围剿”斗争,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参加游击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张奇华先后在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四纵队四十二旅、华北军区独立第210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7军第201师任政治部秘书,随军转战各地。1949年4月,第四次进攻安阳战斗中,主动请缨协同战士们打通民房,把火炮秘密推至最佳射击位置,抵近直瞄,用仅有的4发炮弹摧毁敌人核心碉堡,受到部队嘉奖。建国后,张奇华投身炮兵院校教育工作,曾担任华北军区炮兵政治部副科长、北京第六炮兵学校副政委、北京炮兵科学研究室主任等职。1960年12月,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办公室主任。1963年6月炮兵33师任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1963年晋升为上校。1955年9月,获颁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

19644月,张奇华踏上西去青海“金银滩”的列车,投身国防核工业建设,任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究基地国营221厂基建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开始了“不能公开身份,不能说自己在什么地方,不能说自己在干什么”的隐姓埋名革命生涯。196410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张奇华直接参与了这次核试验,曾协助王淦昌等同志共同担任攻关测试小组负责人。1965年5月,中央专委会批准建设第二个核武器研制基地代号为“902工程”),张奇华同志服从组织安排由西北转战西南,担任902”基建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第11分指挥部党委书记。1969年10月,二级部第九研究设计院(简称九院完成由青海向四川的搬迁工作,担任院政治部副主任兼机关党委书记等。“文革”开始后,林彪反革命集团直接插手九院,大批专家、干部遭受迫害,张奇华被隔离审查,重返领导岗位后担任九院平反办公室主任、政治部主任等职。

 

张奇华(右二)重返领导岗位后接见部队作战英雄报告团

张奇华同志在九院工作二十余年,将后半生献给了祖国的核事业。他长期从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党忠诚,呕心沥血,不计得失,以顽强的毅力,带病在荒漠高原、深山峡谷的艰苦环境中坚持工作。担任九院领导职务后,仍多次与王淦昌、邓稼先等老专家奔赴新疆罗布泊核爆现场指导工作,严守组织保密纪律,参加核试验的专列几次途径儿子所在军营门口,从未借工作之便看望儿子,“三家门而不入”,在同志间传为佳话。

19874月,张奇华同志因积劳成疾,身患肺癌,面对前来看望他的老领导、老战友,他总是说:“不要为我担心,我还要回四川看看我们的科学城(第三个核武基地),还要发挥余热”。19881121940分,张奇华同志在北京病逝,享年67岁,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张奇华同志17岁加入地下抗日组织,六十年代隐姓埋名投身国防核工业建设,在我党的秘密战场工作了三十年。

 

    19816月,902基地召开九院第一次党代会,图为合影局部。第二排左一至左五分别为九院党委副书记李英杰、党委书记刁筠寿、院长邓稼先、党委副书记孙维昌、副院长陈政治部主任

参考文献

1.北京:方志出版社,1998年:866-867

2.南京理工大学校史人物.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159-160

3.张奇华同志生平四川: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关《曙光1988年3月5日

4.参加筹建第二个核武器基地(李修福北京中国党史出版社,2018

5.开国上校张奇华北京百度百科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