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知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宣传——信用知识小讲堂

发布时间:2023-03-27        发布机构:交通运输局        字体:[   ]

体裁分类:工作部署        主题分类:工业、交通        文号:        索引号:563208470/2023-1749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宣传——信用知识小讲堂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 

  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 

  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 

  ——习近平 

  信用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一般而言,信用(Credit)一词,包含三层含义: 

  其一,信用作为一种基本道德准则,是指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诚实无欺,遵守诺言的行为准则。“无信不立”是我国传统道德的核心,一个人失去信用就意味着与之交往的相对人将面临不可预测的道德风险。 

  其二,信用作为经济活动的基本要求,是指一种建立在授信人对受信人偿付承诺的信任的基础上,使后者无须付现金即可获取商品、服务或货币的能力。由于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大部分交易都是以信用为中介的交易,因此,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的一个必须具备的要素。 

  其三,信用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即依法可以实现的利益期待,当事人违反诚信义务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现实生活中,合同债权、担保、保险、票据等均以信用为基础,同时,诚信也是民商事活动的基本原则。从市场经济角度看,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生命和灵魂,西方人将诚信看作“最好的竞争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讲,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诚信为本是市场经济基本准则。 

  什么是社会信用体系 

  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法律、法规、标准和契约为依据,以健全覆盖社会成员的信用记录和信用基础设施网络为基础,以信用信息合规应用和信用服务体系为支撑,以树立诚信文化理念、弘扬诚信传统美德为内在要求,以守信激励和失信约束为奖惩机制,目的是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对增强社会成员诚信意识,营造优良信用环境,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促进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6月14日,国务院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纲要》强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按照“政府推动,社会共建;健全法制,规范发展;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强化应用”的原则有序推进。到2020年,实现信用基础性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基本建立,以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的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基本建成,信用监管体制基本健全,信用服务市场体系比较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全面发挥作用。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历程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经历了起步阶段、初步发展阶段、加速发展阶段三个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进入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加速发展阶段。 

  起步阶段:1999年以前 

  1999年以前中国出现了弱小的征信行业。始于20 世纪90 年代初期的起步阶段,其标志就是以信用评价为代表的信用中介机构的出现和发展。 

  初步发展阶段:1999年~2003年 

  1999年10月,中国第一个信用研究课题“建立国家信用管理体系课题”诞生。“建立国家信用管理体系课题”采集的资料形成了《国家信用管理体系》一书。 

  加速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 

  2002 年11 月,党的十六大提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 

  2003 年3 月,国务院提出,本届政府要用5 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立起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2007年3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2011年10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 

  2012年1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征信业管理条例》。 

  2014年1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会议原则通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 

  2014年6月27日,国务院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目标:到2020年,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基本建成,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全面发挥作用。 

  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我国正处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攻坚期。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改善市场信用环境、降低交易成本、防范经济风险的重要举措,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行政干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 

  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扩大内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前提,是完善科学发展机制的迫切要求。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利益主体更加多元化,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社会组织形式及管理方式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增强社会诚信、促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的有效手段,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我国正处于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拓展期。经济全球化使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更加密切。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是深化国际合作与交往,树立国际品牌和声誉,降低对外交易成本,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必要条件,是推动建立客观、公正、合理、平衡的国际信用评级体系,适应全球化新形势,驾驭全球化新格局的迫切要求。 

  如何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全面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二五”规划纲要精神,以健全信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为基础,以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为主要内容,以推进诚信文化建设、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重点,以推进行业信用建设、地方信用建设和信用服务市场发展为支撑,以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改善经济社会运行环境为目的,以人为本,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浓厚氛围,使诚实守信成为全民的自觉行为规范。